甲子巨變迎大慶 振興奮進新時代
類烏齊縣60年巨變步履不停
來源:昌都報 2025-08-26

類烏齊縣全景

這是類烏齊縣新聞發布會現場。
昌都融媒記者 陳娜 群旦次仁 梁俠 梁湘楠 扎巴繞吉 鄧珠澤仁
近日,“甲子巨變迎大慶 振興奮進新時代”——昌都市慶祝西藏自治區成立60周年縣(區)專場新聞發布會召開,類烏齊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顧宗慶向社會各界介紹了類烏齊縣60年來的經濟社會發展的巨大變遷。
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民生基礎顯著改善
六十年來,類烏齊縣經濟跨越式發展,地區生產總值從1965年不足百萬到2024年的突破二十億大關,固定資產投資增長至8.28億元,財政收入5211萬元,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48814元、19767元。民生基礎全面提升:地表水和飲用水源達標率100%,建成366個農村集中飲用水點,千人供水工程1處,百人以上供水工程251處,百人以下供水工程114處,全縣6.3萬農牧民實現安全飲水;國網主網全覆蓋,行政村孤網用電成為歷史,通電率、供電覆蓋率均達100%;通車里程1654.185公里,鄉鎮通暢率、村(社)通達率100%,農村客運班線連接至各行政村;4G、5G基站分別達778座、380座,覆蓋率為92.5%、78.4%。
民生短板持續補齊,公共服務均衡提質
六十年來,類烏齊縣4071戶20734名貧困群眾全部脫貧,絕對貧困問題徹底消除。保障體系更完善:將80%以上財力用于“三保”支出,基本養老、工傷、失業保險參保繳費率均保持在99.5%以上,就業率年均超95%,“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公共服務更均衡:縣人民醫院創二級甲等,鄉村衛生院、衛生室標準化改造完成,孕產婦住院分娩率超99%;便民服務大廳改造升級,設31個窗口,可辦事項130余項,企業開辦時間壓縮至1個工作日。教育文化提質:中學、小學在校率分別達99.55%、99.98%,義務教育鞏固率超99.22%。文化建設更繁榮:44項非遺入各級名錄,“最大規模的嶺卓舞表演”創世界紀錄,康巴花都成國家4A級旅游景區,11個景點免費開放,2024年接待游客13.08萬人次,收入4806.36萬元。
社會環境和諧穩定,生態治理成效顯著
六十年來,類烏齊縣社會環境持續和諧。生態環境改善方面,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統治理推進,地表水、飲用水源水質、主要江河干流達國家Ⅲ類及以上標準,城區空氣質量優良率100%,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超95%;2018年紫曲河國家濕地公園通過國家濕地公園試點驗收,是昌都市第一個正式授牌的國家級濕地公園;消除“無樹村戶單位”,森林覆蓋率提至44.44%。基層治理強化方面,刑事案件大幅下降,安全生產事故零發生;健全網格化社區治理機制,優化132個網格,配備5名專職1388名兼職網格員,群眾安全感提升。民族團結鞏固方面,落實民族團結“四大工程”“六項行動”,2023年創成自治區級民族團結進步模范縣,建成2家市級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1人獲國家級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榮譽。
在答記者問環節,顧宗慶詳細介紹了類烏齊的地理位置和特色以及自然景觀和人文風情的獨特之處。他表示,類烏齊地處西藏昌都市北部,縣域面積6337.92平方公里,因山川風貌類似阿爾卑斯,被譽為“西藏小瑞士”。作為西藏首個同時擁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濕地公園的縣,類烏齊生態優勢突出,長毛嶺國家級馬鹿自然保護區、紫曲河國家濕地公園生機盎然,盡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之景。全縣自然風光得天獨厚,11處景點全面開放,查杰瑪大殿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也是國家3A級旅游景區,以規模宏大、文物豐富著稱,有“先到大昭寺,再到查杰瑪”的美譽,以及2023年創建的國家4A級旅游景區康巴花都,其“雪山、花海、牧場、星空”融合的景致,成為游客追尋寧靜的優選。人文方面,類烏齊居住著藏、漢、納西等10多個民族共6.4萬余人,全縣人文風格以藏族特色為主,擁有44項非遺名錄。




